香港站新書分享會終於完結!然後吃吃喝喝,回家再煮湯圓,吃到十二點,又睡了很久,終於有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些點滴。
昨天技術上的小問實在抱歉,幸好到中段終於解決。感謝每位到場的朋友,特別感謝遠洋來的,包括澳門,更包括台灣。
不厭其煩,寫一下我想說的話。
決定要辦香港站的時候,完全沒想過要說甚麼,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。月初從台北回香港時,無意間於機場翻了本柯文哲(柯P)的書,書中有一段說他在醫學院教書時的佚事。大意是某天新開課,他問班中的同學,有那些是來自某某某中學(大概都是名校)?班上超過三分一同學舉手。當時柯P就覺得這是一個大問題,反映能入讀名校,能從小有好培養的小孩,長大後便更容易找到好工作。這是一個社會向上流動性的問題。柯P也強調,縱人生而不平等,但社會該提供一個機會平等的世界。
莫論台灣,香港也如此。我們也有一句,所謂成功需幹。舉個例,工作時有個客人她女兒入讀香港大學,他稀鬆平常的說:「就在大學旁買個房子給她住,她讀完了,又賣掉,順手賺了幾百萬。」我們要借錢唸大學,但有錢人的世界,唸大學還可以順便賺個幾百萬。
人,真的分不同層次。
但若你問我是否前路黑暗,是否等於絕路。我看不是。分享會中我只說了十三座,盛記,詩餅坊和蜆勁村的故事,這四店,這四個老闆人生從來不一帆風順。
十三座,湯老闆從台灣回流香港,只為重拾老父的手藝,把牛雜發揚光大。可惜,從四家店做至現在又敗走香港,在台灣又重新出發。
盛記,差一點給領匯迫上絕路,然後一口氣頂下六個店,華老闆回來做火鍋,從一晚三桌,做至現在推掉的桌比接的桌還要多。
詩餅坊詹師傅放棄高薪厚職,毅然在西環後街賣自己的手藝,不為名氣,只為希望把學到的和街坊分享。
蜆勁村,人說成功需父幹,這爸爸不單留不到甚麼給兒子,更學人燒錢買夢想。從一晚一桌,做到今天快要搬了,快要換大店。我感覺像看顧了經年的女兒要出嫁了。
這四人,四店,四個故事,我都看到香港人從不放棄的精神,同時,老天爺有眼,奇蹟一次又一次降臨他們身上。說是奇蹟,倒不如說他們一直不放棄,直至機會降臨,牢牢抓緊。
面對香港的困局,我們可以終日自怨自艾,做個鍵盤鬥士左罵右罵;也可以像四位老闆一般,咬緊牙關,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,等待機會降臨。
opportunity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
你可能會問,奇蹟有哪麼容易出現嗎?
當一個中文作文經常不及格的人,也可以寫部落格,也可以有近萬粉絲,更可以出書,分享會全滿。我相信這已經是一個奇蹟。
共勉之。